如何在保障成本的基礎上,進一步提高塑膠模具成型質(zhì)量,這無疑是每個模具制造企業(yè)都尤為關心且致力于解決的一個問題,其實,要想達此目的,關鍵在于能否嚴格按照相應技術規(guī)程科學開展塑膠模具的設計制造工作。鑒于相關資料中較少有關于塑膠模具標準設計程序的詳細解析,下面就由我司專業(yè)人士來給大家簡單梳理一番。
▼STEP.1:接受任務書
成型塑料制件的任務書通常由制件設計者提出,其內(nèi)容如下:經(jīng)過審簽的正規(guī)制制件圖紙,并注明采用塑料的牌號、透明度等;塑料制件說明書或技術要求;生產(chǎn)產(chǎn)量;塑料制件樣品。
▼STEP.2:收集、分析、消化原始資料
收集整理有關制件設計、成型工藝、成型設備、機械加工及特殊加工資料,以備設計塑膠模具時使用。一是消化塑料制件圖,了解制件的用途,分析塑料制件的工藝性,尺寸精度等技術要求;二是消化工藝資料,分析工藝任務書所提出的成型方法、設備型號、材料規(guī)格、模具結構類型等要求是否恰當,能否落實;三是確定成型方法;四是選擇成型設備。
▼STEP.3:繪制模具圖
要求按照國家制圖標準繪制,但是也要求結合本廠標準和國家未規(guī)定的工廠習慣畫法。在畫塑膠模具總裝圖之前,應繪制工序圖,并要符合制件圖和工藝資料的要求。在工序圖下面應標出制件編號、名稱、材料、材料收縮率、繪圖比例等。
▼STEP.4:繪制全部零件圖
由模具總裝圖拆畫零件圖的順序應為:先內(nèi)后外,先復雜后簡單,先成型零件,后結構零件。
▼STEP.5:校對、審圖、描圖、送曬
自我校對的內(nèi)容是:塑膠模具及其零件與塑件圖紙的關系、塑料制件方面、成型設備方面、模具結構方面、設計圖紙、校核加工性能、復算輔助工具的主要工作尺寸等。專業(yè)校對原則上按設計者自我校對項目進行;但是要側重于結構原理、工藝性能及操作安全方面。把描好的底圖交設計者校對簽字,然后才可送曬。
▼STEP.6:試模及修模
雖然是在選定成型材料、成型設備時,在預想的工藝條件下進行塑膠模具設計,但是人們的認識往往是不完善的,因此在模具加工完成以后,進行試模試驗,看成型的制件質(zhì)量如何。發(fā)現(xiàn)總是以后,進行排除錯誤性的修模。
▼STEP.7:整理資料進行歸檔
塑膠模具經(jīng)試驗后,若暫不使用,則應該完全擦除脫模渣滓、灰塵、油污等,涂上黃油或其他防銹油或防銹劑,關到保管場所保管。把設計模具開始到模具加工成功,檢驗合格為止,在此期間所產(chǎn)生的技術資料,例如任務書、制件圖、技術說明書、模具總裝圖、模具零件圖、底圖、模具設計說明書、檢驗記錄表、試模修模記錄等,按規(guī)定加以系統(tǒng)整理、裝訂、編號進行歸檔。這樣做似乎很麻煩,但是對以后修理模具,設計新的模具都是很有用處的。
通讀上文,您現(xiàn)在對塑膠模具的標準設計流程是否有了更清晰的了解和認識?更多相關精彩行業(yè)資訊,本站之后還會繼續(xù)收集、整理、分享,感興趣的業(yè)內(nèi)人士可隨時訪問本站查詢獲取,當然,也可直接來電咨詢,我們定竭誠為大家服務。